top of page

100級 陳詠雙

 

是這樣的,面對大三畢業製作志願調查時,我細想了一下,論拍片寫劇本,我恐怕沒有那樣創作能力;論音樂專輯創作,我恐怕沒有寫歌的底子與才賦;論攝影剪接,比我優異的大有人在;更遑論數位能力或者繪圖動畫。

 

所以只好做總召。真的是這樣。

 

幸運的是,班上同學彼此切磋四年,感情甚篤,大部份畢展會碰到的狀況題,同學們都有寬容大度與策展組協商處理。而我和一票可能過去未必愛花時間與系上相熟,但各自都在外面練就一身好工夫的夥伴們經歷了一年的畢業製作。現在回想起來,仍舊覺得自己非常幸運。

 

我也因此有了名正言順的理由,能夠時不時地以畢展名義,關心各組同學的進度、心情。更常發生的是,以探班之名,藉此窺伺他人創作之模樣。我還記得,我和少騏穿過狹小的走廊,來到正在《脫癮計劃》MV的拍攝現場,現場色調有些詭譎,黃西不以為苦地扛著厚重的攝影器材,一邊指揮鏡位,其他工作人員好心地在本來就不夠大的攝影棚,騰出一小塊空間,讓我們得以在旁觀看拍攝現場;我也還記得在大勇樓的彼端教室,我小心翼翼地打開門,裡頭是房星余跟徐安妮正在拍攝的逐格動畫場景,他們正趴在桌上細細調校偶的動作(《缺耳朵的人》入圍了今年的台北電影獎動畫類別,恭喜!);又,我甚至自己在寒假前,不要臉地跑去跟林瑞敏說,我好想要參與你的畢業製作,能不能挪個動態側拍的位置給我,在澎湖冷得要命的海灘旁,瑞敏的爸爸媽媽鄭而重之地穿著白紗和西裝,瑞敏站在高台上說:「來,三、二、一,笑」我在旁邊只覺得好感動好感動。

 

一年了,除了自己仍在面對初入職場的步調(以及拋擲了數個月的時間跑去對岸),我還是不斷地關注本屆畢業製作的作品在各影展獎項的斬獲——當然,這都是他們自己憑靠優異的創作能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而來,與我毫無關係——但沾光總是有的,為之興奮總還是有的。

 

眼見五月已邁入中旬,臉書每天提醒我回顧的訊息,都與畢業展脫不了關係⋯⋯我想起去年因為四維堂臨時更動設計,每天都焦頭爛額地討論空間及估價,又因為自己提早接下某部片很後期的工作,導致畢展那一周天天待天亮才入眠,畢展前一天清晨還在為某件小事暴走了一番(脾氣真差),現在想起來竟爾有一點點懷念。

 

月底就是第25屆廣電畢展了,祝福大家最終都能端出不讓自己後悔的作品,老實說,我後來也時常在懊惱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,不過,試誤不就是學生身份最豐厚的財產嗎?

© 2023 by Name of Site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